【中国古代人才观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及意义】 什么是人才观

内容预览:

人才问题历来被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社会事业的改革和推进固然需要很多条件,但人才是其中首要的条件,没有人,什么也干不成。所以龚自珍目睹世危时艰的现状,所发出的最通彻、急切的呐喊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以人为本,“举贤才”的思想,有利于民族事业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顺利推进,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法制建设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日常经营管理行为的规范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人的伦理素质和人的修养以及对人的重视,始终是古代思想家建立自己学说的基本出发点。在国家的运行和社会管理问题上,他们更注重对人的作用的发挥。他们认为社会的贫富,治乱在人而不在天。而且更可贵的是,他们所说的“人”,既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单个的人,而是社会的人。荀子对此曾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即人在力量、行走等方面不如牛马,但牛马却为人所使用,为什么呢?因为人是个群体,而不是个体。可见,荀子是从人类社会的群体性来论证人的作用的。同时,古代思想家也看到了正因为“人能群”,群体中的无数个体的人才需要进行管理和协调。所以他们特别强调个体间的合作关系和管理者的组织和协调作用。对一个社会、一个企业来说,最最主要的是人、只有以人为中心,发挥人的群体合力,才能兴旺发达。所以,人际关系的协调、群体的和谐、德性的修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对此,儒家提出了“有教无类”和“举贤才”的思想。  孔子很重视教育,他首创私垫,提出了“有教无类……